山西省财政厅 山西省民政厅关于修订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English title (machine-translated)
Notice of the Shanxi Provincial Finance Department and the Shanxi Provincial Civil Affairs Department on Revision of the Regulations for Management of Difficult Group Assistance Subsidy Funds.
Published
2025-03-13
Type
Law, regulation or policy
Subtype
山西省行政规范性文件库
Level
山西省 (Provincial-level units)
Length
5253 characters, 69 paragraphs
Law Status
有效

Summary

(1)  The following is a summary of the text:

(2)  The Shanxi Provincial Department of Finance and the Shanxi Provincial Department of Civil Affairs jointly issued the "Measur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Difficult Group Rescue Assistance Funds"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rescue assistance funds for difficult groups, improve the use efficiency of funds, and combine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province.

(3)  The Measures specify that the rescue assistance funds shall be used for the basic living expenses of low-income households, the rescue and support of people with difficulties, temporary rescue, assistance to homeless beggars, and the basic living expenses of orphaned and abandoned children. The funds shall be used for the basic living expenses of elderly people with difficulties and other difficult groups.

(4)  The Measures require that the rescue assistance funds be manag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following principles: (1) scientific and precise budget management, (2) dynamic adjustment of guarantee standards, (3) classification of guarantee objects, and (4) transparent and ope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5)  The Measures specify that the rescue assistance funds shall be collec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following methods: (1) inclusion in the same-level fiscal budget, (2) collection through fiscal and taxation preferential policies, and (3) multiple-channel collection.

(6)  The Measures require that the rescue assistance funds be distributed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principles: (1)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the factors, (2) consideration of the rescue needs, financial conditions, and performance of each region, and (3) priority to regions with heavy rescue tasks, financial difficulties, and good performance.

(7)  The Measures specify that the rescue assistance funds shall be used for the following purposes: (1) payment of basic living expenses for low-income households, (2) rescue and support for people with difficulties, (3) temporary rescue, (4) assistance to homeless beggars, (5) basic living expenses for orphaned and abandoned children, (6) basic living expenses for elderly people with difficulties, and (7) other difficult groups.

(8)  The Measures require that the rescue assistance funds be managed and us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following principles: (1) strict management of funds, (2) no unauthorized expansion of expenditure scope, (3) no diversion, misappropriation, or withholding of funds, and (4) no collection of management fees from recipients.

(9)  The Measures specify that the rescue assistance funds shall be distribu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following principles: (1) socialization of distribution, (2) payment to recipients' personal accounts, and (3) payment to recipients' guardians' personal accounts.

(10)  The Measures require that the rescue assistance funds be managed and us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following principles: (1) establishment of a financial management system, (2) establishment of a rescue assistance fund distribution ledger, (3) regular accounting and reconciliation with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4)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of financial risks.

(11)  The Measures specify that the rescue assistance funds shall be subject to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supervis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following principles: (1) performance evaluation, (2) supervision of fund use, (3) prevention of fund diversion and misappropriation, and (4) accountability for misconduct.

(12)  The Measures require that the local governments and relevant departments implement the Measures and report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easures to the provincial government.

(13)  The Measures shall come into effect on April 1, 2025, and shall be valid until March 31, 2030.

Original

(1)  山西省财政厅 山西省民政厅

(2)  关于修订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3)  晋财规社〔2025〕2号

(4)  各市财政局、民政局:

(5)  为加强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结合我省实际,我们修订了《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管理办法》,随文印发,请遵照执行。

(6)  山西省财政厅

(7)  山西省民政厅

(8)  2025年3月12日

(9)  (此件公开发布)

(10)  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11)  第一章 总 则

(12)  第一条 为加强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管理(以下简称补助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649号)、《财政部 民政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社〔2023〕88号),结合《山西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晋财省直预〔2020〕38号)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13)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补助资金,是指在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及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困难失能老年人等群体基本养老服务等困难群众救助和保障制度存续期间,各级财政部门安排用于补助开展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及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以及困难失能老年人等群体基本养老服务救助等工作的资金。

(14)  第三条 补助资金使用和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15)  (一)预算管理科学精细。合理编制补助资金预算,提高补助资金预算的科学性、完整性;加强预算执行管理,提高预算支出的均衡性和有效性;注重绩效考核,完善资金分配办法,提升管理水平。

(16)  (二)保障标准动态调整。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按照当地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等相关规定确定、公布;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养育标准由省民政厅和省财政厅按照全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确定公布保障标准;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等群体集中照护服务标准原则上不得超过当地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和全护理照料标准的总额。保障标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物价变动情况适时调整,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17)  (三)保障对象分类保障。最低生活保障金可以按照审核确认的申请家庭人均收入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实际差额发放;也可以根据申请家庭困难程度和人员情况,采取分档方式保障;特困人员、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按照保障标准足额保障;对入住养老机构的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等群体基本养老服务救助按照集中照护服务标准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额,并相应扣除护理补贴、养老服务补贴和残疾人“两项补贴”给予保障;遇特殊困难,可按“一事一议”原则,由县(市、区)民政部门领导集体决策给予临时救助。

(18)  (四)管理信息公开透明。依法公开相关政策、数据等信息,严格执行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及临时救助对象审批和资金发放的公示制度,确保补助资金用于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体。

(19)  第二章 补助资金筹集

(20)  第四条 各级财政部门应按照合理划分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原则,除上级财政专项补助外,结合当地工作实际,将补助资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同时,通过财税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提供捐赠和资助,多渠道筹集补助资金。

(21)  第五条 在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如需调整补助资金预算,应由县级以上民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向同级财政部门提出申请,经财政部门审核并按规定程序报批后实施。

(22)  第六条 各级财政部门要会同民政部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科学合理编制预算,加强补助资金统筹使用,增加资金有效供给,发挥资金救助合力,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23)  第七条 补助资金年终如有结余,可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使用时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执行。

(24)  第三章 补助资金分配

(25)  第八条 补助资金按因素法分配,主要参考各地救助需求、财力和绩效等因素,重点向保障任务重、财政困难、工作绩效好的地区倾斜。测算公式为:

(26)  其中:某地分配系数=该地需求因素×该地财力因素×该地绩效因素。

(27)  省财政厅、省民政厅在每年分配资金时,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财政部、民政部的有关决策部署及管理改革要求,可对选取的具体分配因素及其权重等进行适当调整。同时,为高质量推进社会救助工作开展,提高使用数据的科学性,在具体测算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引入审核调整机制,对相关对象数量等基础数据的年度增减幅度设定上下限,对异常或离散的数据进行适当调整等;为保持对各地困难群众救助工作支持的相对合理性,可适当对分配测算结果进行增减幅控制。

(28)  第九条 按照预算管理规定,省财政厅应在收到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文件或指标预通知3日内通知省民政厅,省民政厅在接到省财政厅通知后15日内将资金分配计划报送省财政厅,分配计划包括分配原则、分配办法、分配意见、绩效目标等。市县财政部门也要按照规定时限完成下达拨付工作。

(29)  第十条 补助资金列入转移支付预算执行常态化监督范围,各级财政部门要在预算管理一体化及时接收登录预算指标,并保持“追踪”标识不变,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转移支付监控模块,加强日常监督,提高转移支付资金管理使用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30)  第十一条 省级预算安排对市县的补助资金,应执行提前下达下年度预算的有关规定,提前下达的补助资金原则上不低于上年度预算预计执行数的90%。省人代会批准预算后的20日内将未下达的补助资金预算分配计划报送省财政厅,省财政厅在省人代会批准预算后30日内正式下达。市级财政部门在接到省级财政部门提前通知预算指标后的30日内,连同本级安排的下一年度补助资金预算指标提前通知部分一并下达各县(市、区),同时报送省财政厅、省民政厅。

(31)  第十二条 各级财政部门要会同民政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提高预算执行的均衡性和有效性。对于全年补助资金支出少于当年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其补助资金的市、县,省级财政将在下年分配补助资金时适当减少对该市、县的补助。

(32)  第四章 补助资金使用

(33)  第十三条 补助资金要专款专用,用于为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为特困人员提供基本生活条件、照料护理、疾病治疗、办理丧葬事宜,为临时救助对象发放临时救助金或实物,为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及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发放基本生活费,为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实施主动救助、生活救助、医疗救治、教育矫治、返乡救助、临时安置等,实施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为困难失能老年人等群体提供基本养老服务救助等。补助资金按照有关规定管理,属于政府采购管理范围的,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执行。鼓励各地按规定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提供救助服务。

(34)  第十四条 最低生活保障补助资金用于发放城乡低保对象基本生活保障金的支出。

(35)  第十五条 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补助资金用于为特困人员提供救助供养发生的支出,具体包括:

(36)  (一)为特困人员提供基本生活条件所发生的支出。

(37)  (二)为特困人员提供照料护理服务所发生的支出。

(38)  (三)为特困人员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所发生的支出。对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商业医疗保险报销和医疗救助、社会捐助救助后,基本医疗费用仍有不足的予以支持。

(39)  (四)为特困人员按规定办理丧葬事宜发生的支出。

(40)  第十六条 临时救助补助资金用于解决城乡群众突发性、紧急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为救助对象发放临时救助金或实物的支出,具体包括:

(41)  (一)对因火灾、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家庭成员突发重大疾病等原因,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需要立即采取救助措施的家庭和个人的救助支出。

(42)  (二)对因教育、医疗等生活必需开支突然超出家庭承受能力,导致基本生活一定时期内出现严重困难,需要立即采取救助措施的家庭的救助支出。

(43)  第十七条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补助资金用于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主动救助、生活救助、医疗救治、教育矫治、返乡救助、临时安置等救助保护支出。具体包括:

(44)  (一)主动救助支出。主要用于开展源头治理、巡回救助以及宣传、引导、护送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支出。

(45)  (二)生活救助支出。主要用于为受助人员提供饮食、住宿、衣物、个人卫生、安全等基本生活救助的支出。

(46)  (三)医疗救治支出。主要为受助人员提供急病救治、卫生防疫、医疗康复、药品器械、隔离转运、陪侍护理、死亡丧葬等基本医疗服务的支出。

(47)  (四)教育矫治支出。主要为受助人员提供文化法制教育、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等救助保护服务所需的师资、教具、器材、场地布置、购买服务等支出。

(48)  (五)返乡救助支出。主要为受助人员联系家属、查找受助人员身份信息、协助或接送受助人员返乡所需的通讯、交通、差旅等支出。

(49)  (六)临时安置支出。主要用于为暂时查不到户籍、无家可归的受助人员提供养育照料、生活护理等临时安置和基本服务的支出。

(50)  第十八条 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补助资金主要用于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等未成年人的应急处置、救助帮扶、监护支持、精神关爱以及为强化流浪未成年人源头预防和治理而开展的救助保护线索收集、监护情况调查评估、跟踪回访、监护教育指导、监护资格转移诉讼等支出。

(51)  第十九条 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及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基本生活保障补助资金是用于社会散居的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机构集中养育的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由民政部门监护和抚养的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发放基本生活所需支出。

(52)  第二十条 困难失能老年人等群体基本养老服务救助金用于支持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等群体集中照护服务,对入住养老机构的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等群体给予救助,并对收住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的养老机构结合绩效考核结果予以适当补助。

(53)  第二十一条 补助资金使用后严格按照预算规定的支出用途分别列至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和社会福利等政府支出功能分类科目“款级”。

(54)  第二十二条 各级财政、民政部门和经办机构要严格按规定使用,不得擅自扩大支出范围,不得以任何形式挤占、挪用、截留和滞留,不得向救助对象收取任何管理费用。补助资金不得用于工作经费,不得用于机构运转、大型设备购置和基础设施维修改造等支出。

(55)  第五章 补助资金发放

(56)  第二十三条 补助资金原则上实行社会化发放,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关规定执行,其中纳入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政策清单的,按照“一卡通”相关政策规定执行。最低生活保障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救助供养金、临时救助金、困难失能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救助金原则上应支付到救助对象个人账户,社会散居的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及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基本生活养育费视本人实际情况也可支付到其监护人个人账户,不得通过财政专户或部门专户进行发放。对于集中供养的特困人员的补助资金、集中养育的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及由民政部门监护和抚养的儿童基本生活养育费统一支付到供养服务机构和福利机构。代理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救助家庭或个人收取账户管理费用。

(57)  第二十四条 各级财政、民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健全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资金发放台账,做好与金融机构的定期对账工作。各县(市、区)民政部门必须建立补助资金台账制度。

(58)  第二十五条 各级财政、民政部门应切实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强化流程控制,依法合规分配和使用资金,实行不相容岗位(职责)分离控制。

(59)  年度终了,市、县级民政部门应按照规定认真做好补助资金的清理和对账工作,并按要求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资金年度执行情况及相关说明。

(60)  第六章 绩效管理

(61)  第二十六条 各级民政、财政部门应当按照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有关要求,加强资金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科学设定绩效目标,对照绩效目标做好绩效运行监控和绩效评价,并将年度绩效自评报告报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民政厅根据工作需要适时组织开展重点绩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预算安排、改进管理、完善政策的重要依据。

(62)  第七章 监督管理

(63)  第二十七条 各级财政、民政部门应加强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日常监督,对资金安排、预算执行、资金管理、保障措施、组织实施和实际效果等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有关问题。根据工作需要,省财政厅派出监管处按照省财政厅统一部署,对补助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专项监督。

(64)  第二十八条 各级财政、民政部门应自觉接受审计、监察等部门和社会的监督。

(65)  第二十九条 各级财政、民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补助资金的分配审核、使用管理等工作中,存在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以及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违法违纪行为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相应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66)  第八章 附 则

(67)  第三十条 各市财政、民政部门可参照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意见。

(68)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于2025年4月1日起实施。实施期限暂至2030年3月31日。《山西省财政厅 山西省民政厅关于印发〈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晋财社〔2023〕74号)同时废止。期满前财政部门会同民政部门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及工作需要,组织开展绩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是否延续补助政策及延续期限。

(69)  山西省财政厅 山西省民政厅关于修订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pdf